玛雅吧登录|玛雅吧网址

玛雅吧登录|2023-05-14

玛雅吧登录

  (经济观察)上调经济增速预期,不加息的美联储在考虑什么?

玛雅吧登录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不加息,其在北京时间21日凌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

玛雅吧登录

  此次议息会议释放的信息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涉及到对美国经济的判断,也有关未来美联储的政策操作。

  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的主要变化发生在经济预测和点阵图方面。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提出,从经济预测来看,与6月的概要相比,美联储将今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中值上调了1.1个百分点至2.1%,将今年的通胀预期、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中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3.7%。

玛雅吧登录

  该报告认为,当前美国经济韧性超出大部分官员预期,上调GDP是必然结果。美联储还上调了对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测至1.5%(此前为1.1%),对核心PCE通胀的预测保持在2.6%不变。“尽管鲍威尔在记者会上不愿承认,但在我们看来,美联储或已将经济‘软着陆’作为了基准情形。”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2023年三季度,美国经济韧性持续好于预期,从分项指标来看,当前私人消费高于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伴随着补库存周期触底反弹,支持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继续向上。经济韧性超预期使得9月美联储大幅上调了美国2023年实际GDP增速预测。

  关于核心PCE,程实提到,鲍威尔认为服务通胀的回落轨迹已经在美联储理想预期内,但美联储对非房租核心通胀的变化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考虑到房租通胀对核心通胀的走向中长期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随着四季度房租通胀继续见顶回落,扣除季节性影响,核心通胀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在增加。

  “更令人担心的是有关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测的变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称,6月份的点阵图预测,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为4.6%,这意味着四次降息。而此次9月份的点阵图预测,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将为5.1%,这意味着2024年仅会发生两次降息。

  在他看来,长远而言,联邦基金利率保持相当之高的水平,出乎市场意料。总体而言,这是一次美联储的“鹰派暂停”。

玛雅吧登录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在对明年降息的预期方面,虽然本月官员利率预测中值指向2024年或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但实际点阵图显示官员对2024年的降息预期依然处于高度离散状态,暂未形成一致观点。

  程实也表示,这次答记者问中鲍威尔仍然对降息问题模糊应对,如果年内剩余的议息会议中,鲍威尔明确支持维持政策利率保持高位且持续模糊针对降息时间的讨论,那么美债保持高位震荡的时间或被延续,美元保持强势的周期可能被延长。

玛雅吧登录

  美联储未来会如何操作?李超认为,未来的加息节奏,鲍威尔坚持相机抉择的原则,继续保留11月加息的可能性;但在记者问答中多次提及“步伐谨慎”,意味着紧缩可能已到尾声。

  上述研究报告称,从点阵图来看,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被保留,但缺乏共识。尽管最近两个月核心通胀有所放缓,但由于经济增长持续强于预期,加上油价反弹,使得美联储官员们对后续的通胀风险仍然保持警惕。

  具体看,在填写点阵图的19名官员中,有12人认为四季度还需再加息一次,另外7人倾向不再加息,这一力量对比与6月时变化不大。对于四季度是否加息,鲍威尔在记者会上态度模棱两可,直言需要依据数据行事。这表明美联储内部对于加息没有形成共识,对此市场只能耐心等待更多数据公布。

  程实认为,9月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小幅上调点阵图对政策利率的指引,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终值的预测被上调至5.5%至5.75%区间,对应美联储将再次加息25个基点。“因此,尽管鲍威尔强调是否再次加息要基于下一阶段的数据信息确定,我们仍预计12月美联储或将再次加息一次。”(完) 【编辑:田博群】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国璇)“面对当今的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的内涵、理念、手段和机制都发生了新变化。”20日举行的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专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说,新时代科普需要建立多元主体协作机制,促进科普创作与传播融合发展。

玛雅吧登录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让创新思想在学界与社会间流动得更频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

  “大科学工程是科学前沿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科普平台。做好科普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介绍了磁约束聚变的相关研究,以及“科学普及岛”品牌等科普实践。“聚变不但是人类理想的能源,同时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未来,一定会有一盏灯被聚变点亮。”

  “9年前,我协助拍摄的全国首部急救科普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受到了广泛欢迎,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掌握了急救知识。”上海市同济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达医晓护”科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韬以医学科普为例,强调科普的关键是满足公众的需求。“高质量科普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受众的需要。”

  智能化时代,传播的方式、技术手段不断更迭。如何促进优质科普内容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是所有科普人面临的挑战。

玛雅吧登录

  2018年,同济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吴於人联合10位教授、博士成立“不刷题俱乐部”,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科普。冲量定理、核聚变、涡电流……这位“不刷题的吴姥姥”以“脑洞大开”的实验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晦涩的物理术语趣味横生,收获千万粉丝。“我会根据平台算法了解观众的喜好,针对性地设计视频内容,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家长感受科学的魅力。”

20日,在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专题论坛上,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David G. Evans)作报告。国璇 摄

  “很多人无意间刷到‘戴博士实验室’的视频,觉得做实验很有意思,开始对化学产生兴趣。”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说,网络科普不受人数、地域限制,拉近了更多人与科学的距离。“做科普,不要被动地等待被人看见,而要主动寻找受众。”

  “去年,科普创作团队‘织布鸡’加入中国科协实施的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在科学编辑的帮助下,产出的首条短视频《北极光,也能发出声音吗?》一经发布就登上热搜。”周忠和介绍,科普中国平台融合了一大批科技专家、学会、媒体等资源,“选题指导、编辑转化、专家咨询、制作支持、传播推广,平台帮助创作者解决版权、推广等问题,提供科普全要素、全链条转化服务。”

  2022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明确了科普工作的8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各类媒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民。

  “近年来,科普传播机制从政府工作组织为主,逐渐向政府引导为主、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形式转变。大科普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周忠和说。(完)